
國產電動汽車高海拔奔襲532公里無壓力
環青海湖(國際)電動汽車挑戰賽進行環湖測評
6月20日,2017環青海湖(國際)電動汽車挑戰賽正式進入環湖測評階段。截至6月21日,由59輛車組成的車隊已途徑倒淌河、二郎劍、黑馬河、茶卡鹽湖、天峻、鳥島、抵達剛察,完成532公里環湖路程。測評結果表明,即使在海拔3800米的高原,車輛依舊狀態穩定,無任何高原反應........ 它是如何做到的呢?
整車輕量化
在本屆電動車挑戰賽中,整車輕量化已經成為參賽電動汽車共同的演進趨勢。據介紹,電動汽車采用高強度鋁合金材料的車身后,不僅提高了車輛的安全性,更使其性能發揮更加出色。此次參賽的車輛中,最輕的整車僅重1050kg,0——60公里加速達到5.3秒,最高時速甚至可以達到135公里/小時。
爬坡能力足
在環湖賽整體第5賽段,車隊要在海拔約3800米、全長700米的連續彎道進行爬坡性能測評,坡度從4%提升到10%,海拔提升34米。據裁判組長張斯佩介紹,為了還原在城市路段電動汽車盤橋、上坡以及山城路況下的行駛指標,此賽段選擇的道路跟我們日常駕駛的道路接近。相較傳統汽油、燃油車在高原會出現動力減弱的問題,純電動汽車車身輕、動力輸出快,不會到受氧氣、海拔等影響,爬坡能力比傳統動力車強。世界體操冠軍、賽事公益推廣大使莫慧蘭也表示,“電動汽車的動力比汽油、燃油車更好,在爬坡時甚至還能感受到明顯的推背感?!?/p>
車輛進行爬坡性能測評
涉水性能佳
純電動汽車不僅能夠“跋山”,其“涉水”能力也十分出眾。作為本屆比賽新增測評環節,此前進行的涉水挑戰賽要求比賽車輛分別進行20厘米水池深度挑戰,40厘米水池深度極限挑戰。經過挑戰,即使在深度為40厘米的水池里,參賽車輛車身依然十分穩定,并未發生明顯漂移,這也為其在雨地的使用增加了保障性。
涉水挑戰賽現場車輛進行測評
經過一系列專業測評,職業賽車手對于電動汽車的表現給予充分肯定。鄧曉文說:“我駕駛了所有參加評測的車型,它們表現各不相同,有的提速快、有的彎道性能好、有的后段能力突出,這些電動汽車都發揮了各自的優勢,假設電動汽車在普通路段與傳統汽車PK的話,電動汽車一定會完勝?!毙飕撛隈{駛電動汽車后,也被其出色的性能所震撼,直言不僅會為身邊的朋友推薦電動汽車,自己也將加入到綠色環保的電動汽車駕駛行列中來。
6月22日,第四屆環青海湖(國際)電動汽車挑戰賽迎來最后一天的賽程,進行電動汽車續航能力評測。下午車隊將返回西寧,在青海大劇院廣場舉行收車儀式,當晚將舉行第十八屆青洽會閉幕式暨賽事頒獎盛典,公布賽事測評結果。
